機械化生產豆腐、豆腐皮的點鹵方法和技巧
熱豆漿在容器中冷卻至80-90℃時加凝固劑凝,固稱為點漿、點鹵,是制作豆制品的關鍵步驟。先在豆漿桶中加入少量食鹽(100市斤豆漿約100-150克),以提高豆制品口感,需攪拌至食鹽充分溶化;然后用水勺成八字型攪拌(翻漿)慢慢注入凝固劑,邊攪拌邊注入凝固劑,而且中途不能停止,點鹵時應注意凝固劑的流量先大后小,翻漿先快后慢,當豆漿表面逐漸擴大時(有雪花片狀慢慢成為糊狀),把攪拌器提到上層平推一下確認凝固密度均勻后,整個點鹵過程就結束了。
1、鹵水的調配:通常的鹽鹵(氯化鎂)為粉末狀或冰片狀為25-27℃。調配時在4-5市斤水中加入1市斤的鹽鹵,完全溶解后除去雜質,檢測鹵水濃度可用舌尖沾試,如能立即感到刺激的感覺,鹵水的濃度就大體合適。
2、蹲腦:點完鹵后,將豆腦花凝固物靜置10分鐘左右,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溫度降的太低會影響到豆腐的凝固。
3、破腦:用攪拌器輕翻已凝固的豆腦花,若鹵水點得合適,漿桶中會析出淡黃色清水;如出現顏色發混發白的漿,則說明鹵水量過少,可適當補充鹵水。
注意:點漿是對豆腐生產的解剖學,計算出適當的鹵水量,鹵水的濃度大約在6-8度為好,每100kg干大豆約需要3-4千克鹵水;翻漿時應做八字型攪拌;如果翻漿太快,易導致已凝固的豆花顆粒被破壞;翻漿太慢,會使豆花凝成大塊,都會影響壓制成型,點鹵水是寧少勿多;多了就無法改變,少了到破漿時可以再加。
不同豆制品的點鹵方法;
一、豆腐腦、嫩豆腐:
1、嫩豆腐(內脂豆腐):一般是用第一次磨漿時放出的豆漿,按每斤干黃豆出5--6斤豆漿的加水配比,待豆漿煮好后加入適量內酯凝固劑(其成份為D-葡萄糖-S)。做嫩豆腐的用量比率:1斤干黃豆出6-7斤漿加本品12--15克,即每10斤熟豆漿加內脂15-20克。
2、豆腐腦(花):一斤干黃豆出12-15斤豆漿,加內脂10--12克,即每10斤熟豆漿加內脂6--8克。加入過程:先將內脂用冷水完全溶化后,加入已煮熟的豆漿內翻滾攪拌2-3下馬上讓豆漿停止轉動,把豆漿混合物放入成形盒或容器內,10分鐘左右、冷卻凝固即成口感鮮美細嫩的嫩豆腐或豆腐腦(花)。
二;老豆腐制做方法:按以上第五步的過程方法來點鹵,然后用水勺將點好的豆腦灌入已放好豆腐布(紗布或棉布:在使用前需徹底泡透)的豆腐成型器內進行壓制。若所用的成型器為自動制壓機式,壓制時間約為10分鐘,若為手動式一般需12分鐘左右,其壓制標準成型器中只有少量水逸出,即成老豆腐。
- 上一篇:隨遇而安說豆腐 【豆腐文化】 2017/12/4
- 下一篇:發往廣西南寧的全自動豆腐皮機現場 2017/12/2